眼见着两方闹得越来越僵,祝英台试图劝阻,却毫无效果。
这并不是他们之间横亘着个马文才的世界。姜晨并未对他们做什么,甚至乐见其成。他们近乎一帆风顺,祝母自然只看到梁山伯出身贫寒,感受不到梁山伯的品德美好有情有义,更不必提什么尊重之情。
梁山伯并不适合做个生意人,他经手的农庄基本入不敷出。他是个心怀天下的君子,因此即便割了自己的rou去救济世人,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何况只是家中些许产业而已。
这样的人在太平盛世也许得来结草衔环传为佳话,但这乱世,注定割rou喂狼。
祝英台相劝,并无效用。她理解梁山伯的善良,之后也不再阻止。
直到祝氏的家大业大招人妒忌。流寇一拥而上,洗劫祝府。
姜晨上位之时,马俊义已迁至建康,彼时任杭州太守的,是桓伊。待闻讯赶去,只见祝府火势冲天,惨叫声不绝于耳,众人在门前抱头逃窜,场面混乱不堪。桓伊领兵冲进去,控制住局面,拷问时,竟发觉这些乃是祝府近年来收留用作佃户的北下流民。
看着祝府挤着满满的人,桓伊都不能想象,祝府之中究竟匿藏流民几何。朝廷虽未明旨,但土断政策已开始实行。这般时节,祝府竟敢收留如此之多的流民,简直,简直胆大包天。
再追根究底,竟是梁山伯所教追求的公正自尊。他们觉得自己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