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0 (第5/8页)
山王国(兰岛)国王亚烈苦柰儿把郑和诱到首都副罗里城,然后倾全国之力攻击停泊在港口的中国船团。郑和身旁只有两千人,他发现情况有异后,即用此两千人乘首都空虚,突袭王宫,生擒亚烈苦奈儿。兰山军队半途闻警,急折回相救。被中国军队前后夹攻,大败。亚烈苦柰儿被送到中国,但中国没有杀他,反而又送他回兰山。从此兰山成为中国最忠实的盟邦,每届国王即位,跟朝鲜、安南一样,一定请中国册封。第三次发生于第三次下西洋时,苏门答腊王国正逢内乱,前王的儿子苏干刺起兵夺取王位,但他缺乏政治头脑,不知道联络中国求助,反而向中国船因袭击,企图取得财宝。结果被俘,送到中国处斩。 郑和下西洋,跟纪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们对国家贡献和东西文化交流,有伟大的功绩。不过,张骞处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而郑和却处在一个暮气日增的时代,所以结局完全不同。 一四二四年,朱棣逝世,他的儿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炽左右那批儒家的理学大亨,把下西洋当作老爹的暴政之一,下令停止,甚至把一些重要档案都加以销毁,以防后来再有英雄人物效法。六年后,三十年代一四三○年,因朝贡的国家减少,当时的皇帝朱瞻基(朱高炽的儿子)命郑和作第七次出航,也是最后一次出航。中国社会的停滞性质已经形成,任何开展和进取的思想行为,都被排斥。不久中国又恢复闭关,虽然没有回到“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但海外贸易,完全成为被动,印度洋上,留下权力真空。——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