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 (第3/4页)
为当事人,只能等在西楼里。 杜家也按着礼数备下了绸缎首饰并食盒,只不过头一抬的大雁是桃木雕的,不及向晴当时的贵重,向晚并无心计较这些。都说包子有rou不在褶儿上,一份纳采礼证明不了什么。 俞府和杜府的六礼过的很快,婚期就定在次年八月底,向晚笄礼就在八月初。按着杜家的说法,杜公子年龄已大,想早点迎了新妇进门,向晚不以为然。 这一年多的时间,向晚觉得还长,足够做好了准备,谢氏却觉得很是吃紧。 谁的亲闺女自然谁去疼,自打过了小定,谢氏就开始积极准备起向晚的陪嫁来。 按着之前向晴的旧例,公中拿出了一万两银子给她置办嫁妆,另有五千两银票压箱。以俞文川如今的官位而言,实在是简薄,但也不好越过了她jiejie向晴,于是俞老爷私下里给了她一处京郊的田地,每年大概有七八百两的出息。 向晚知道,这是看在礼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的面子。俞老爷也是怕嫁妆抬过去,头一抬上空无一瓦,俞府脸上无光。当然俞老爷并不知道谢氏得了范氏那么多私产,谢氏也早盘算好,这些产业都给向晚陪送过去。 杨氏因要照顾怀相不好的柳姨娘,就把准备嫁妆的事全权交给了谢氏,也是做个顺水人情。 谢氏虽然没有亲自置办过嫁妆,但没吃过猪rou,也见过猪跑,就照着当初范氏的样子略改改就是了。 这头一件要紧事,就是购置木材,打造家具,可这新房的尺寸却还没量过,谢氏只好求到俞文川那儿。 俞老爷觉得现在打家具是不是太早了,却架不住谢氏说的头头是道:市面上好的木材千斤难寻,既要年头好的,还有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