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 (第3/4页)
班那会儿都饿得前胸贴后背。
因此早晨6点前能在菜市场停留一波就很幸福了,可以正经地吃个早饭。
海内便民菜场是杨桢目前对接的一个点,规模不算很大,宽20来米,进深约60,四面开敞顶部带棚,水泥打平的地面和铺着白色瓷砖的摊位因为年久,显得有些灰扑扑。
小菜贩子要么是自家种植,剩下的一般都得去批发市场进货,但海内有几家小贩是杨桢老板的牌友,老板顺路会帮他们带点货,省得起早贪黑地跑一趟。
牌友则会心照不宣地输点钱给他,都在外面讨生活,能帮忙的都不会太吝啬,被帮的也懂得礼尚往来。
既然是朋友,卸货自然也就成了杨桢他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菜贩子绝大多数的年纪都是中年起,赚点辛苦钱维持生计,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不好干看着。
杨桢爱笑,虽然不是热情洋溢那种,但嘴角稍微弯一弯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于是他来了之后,迅速成了很多菜贩嘴里的小杨。
小杨靠谱,小杨稳重,小杨能吃苦,小杨长得还不错,小杨肯定是庄稼人,小杨一看就是个好女婿……
小杨浑然不知自己被人惦记上了,每天都在琢磨他的创业时机成熟没有。
杨桢的老本行是口头生意,他也喜欢跟人说来论去,虽说用劳动力挣来的钱同样光荣,但真的很辛苦。扪心自问,在吃苦耐劳这一项上,他比不上这些起早贪黑的人们,而且要是自己做小生意,他也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了解世情。
别人家的货篮放在仓库门口就行,可有一家老板特别交代过要送到摊位下面,因为那菜贩子摊位老板只有一只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