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4章 (第2/3页)
来保存不方便,二来运输非常困难。 苏叶想到了硝石制冰的方法,先用硝石制冰,然后用这些冰来运送海鲜。 这应该算是比较早的冷链了,这样做能让人在汴梁,也吃到海鲜,增加了食物的丰富程度。 但相对来说,运费也是相当的高。 高没关系啊,汴梁有的是有钱人,他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越贵越难得越喜欢。 这些海鲜也不会供给普通人,有三条销路,一是供给大内。 皇宫有专门的购买渠道,运来购买最新鲜的食材,供给大内的皇帝和后妃们。 另外官员上衙,中午也供给午餐,因此御膳房也要提供中午这一餐,需要的食材自然不能少。 所以他们有专门的采购团队,而这些是由太监负责的。 苏叶找到了一个专门负责海鲜的太监,没错,大内有专门收购海鲜的,只不过这年头海鲜不易得,相比之下,河鲜更简单一点。 每年十二个月,都有不同的河鲜敬上,比如刀鱼,河豚,虾等等,每月都不一样。 因此这些专门负责河鲜的太监们,繁忙的同时,也赚得盘满钵满。 可负责海鲜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每年只能采购一些干货,比如干鱿鱼,或者带鱼之类的。 但在宋朝,上层阶级是不喜欢带鱼的,带鱼采买回来,也只能供给宫人,宫女,太监和侍卫之类的。 所以这些太监的地位比较尴尬,属于比较有钱的采购部门,却领着捞不到外快的差事。 对于苏叶送上来的海鲜,他们自然万分欢迎。 为了和他们达成合作,苏叶还特意从东南沿海收集了好几位名厨,敬献上去。 这些人擅长做海鲜,有了专门的厨师,以及冷冻快速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