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八章 偏爱 (第2/10页)
礼,大宴一次;给外国使臣接风,大宴一次;给凯旋将士庆功,大宴一次;每年春节大宴一次;每年中秋节大宴一次;冬至和夏至拜祭天地,照例都各要大宴一次……总之在宋朝当大官,免不了隔三岔五参加国宴,一年到头宴席不断。 现在的人都知道,宴席多了未必是好事,因为宴席上总是有人敬酒,喝坏了身体不划算。宋朝的官员也对频繁参加皇帝召集的宴席感到苦恼,不过让他们苦恼的不是喝酒太多,而是宴席上的规矩太多。皇家宴席都有哪些规矩,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我们先瞧瞧国宴上是怎么排座次的。 按《宋史》第一百一十三卷记载,皇帝赐百官饮宴的时候,他自己要坐在正殿,面南背北,单人单席,坐龙椅,用黄绫当桌布;太子、亲王、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各部尚书以及进京述职的高级将领和高级地方官也坐在正殿上,不过不再是单人单席,是聚餐制:每四人或者六人共用一个餐桌,每人坐一个绣墩,用红绫当桌布。 这些餐桌分成东西两排,太子、亲王和勋贵们坐东边那排,宰相、副相、枢密使和各部尚书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坐西边那排。级别稍微低一些的文官武将没有资格在正殿吃饭,只能去偏殿,偏殿里的餐桌比正殿里的餐桌矮一些,座位也比正殿矮一些。当你从庄严肃穆的正殿来到觥筹交错的偏殿,会发现偏殿里的人整体上比正殿里的人矮一头,这当然不是身高的原因,而是坐具偏低的缘故。 级别最低的文官武将连在偏殿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得去外面走廊里就座。他们的餐桌最矮,坐具也最矮——每张餐桌旁边铺四条毡席,大家只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