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巴蜀之地 (第4/8页)
家那般稳定文化的蜀国,巴国仍处于氏国的初期,而氏国初期的典型现象就是不断地扩张,吸纳、抢掠外族人口补充族人(包括奴隶)的数量。 在向北扩张的途中,巴人碰到了从陇西郡向中原迁移的赵氏一族,双方展开了战斗。 最后,赵氏一族在秦岭之人的帮助下,战胜且重创了巴国。 此后,赵氏一族继续东迁,逐步攻取了三川、郑国、梁国,建立了魏国,而巴国则因为这场战争,实力大受损失。 见此,蜀国立刻就打破了此前「两国互不侵犯」的默契,立刻派兵攻打巴国。 毕竟对于蜀人而言,巴人是侵夺了他们一半土地的敌人,哪怕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后代子孙,他们也得将这些敌人赶出这片土地。 但没想到的是,纵使是因为与魏秦两国先人战争而损失惨重的巴国,最终仍顽强地守住了「巴郡」。 最终,蜀国只能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汉中」,却无法夺回巴郡。 为了避免国人无谓的伤亡,蜀国改变的策略,他让弟弟前往汉中郡,在当地建立了「苴国」,作为蜀国的附属国,截断巴国的「北上之路」,试图对巴国展开两面夹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氏一族的本家、陇西魏氏,它当时向东南方向扩张也很频繁,当时仍然还强盛的陇西魏氏,让蜀国颇为警惕,希望苴国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然而,虽然最初几代苴国的君主,还牢牢记着他苴国的使命,可时间一长,因为种种原因,苴国不满足于作为蜀国的附庸国。 在这段期间,巴国拉拢苴国,双方联合共同抗拒蜀国。 苴国的君主虽然明面上不打算与蜀国彻底撕破脸皮,但不可否认,苴国确实在暗中帮助巴国,使得原本蜀国强而巴国弱的局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