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9章:魏齐之战(三) (第8/11页)
合共同对抗楚国。 但残酷的现实是,魏国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这才使得赵昭的‘保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赵昭才会被人误认为魏国的叛徒。 但事实上并不是。 假如魏国没有君主赵润这个人,而是前太子赵礼或者雍王赵誉成为君主,身在齐国的赵昭,相信就会成为魏国相当可靠的助力,因为赵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齐国的外交策略。 但很可惜,魏国当代君主乃是雄主赵润,在这位君主的带领下,魏国已非曾经那个处于几个强国夹缝间的小国,而是气吞天下的霸国,这才使得赵昭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充其量只是魏国的一个保障而已。 另外,但凡涉及魏国的事,赵昭从来都是缄口不言,从未给齐国出谋划策,这其实已经做到了身为魏人的职责,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亏对于他齐国左相的职责。 因此,赵昭最后才会服毒自尽,为齐国殉国,因为作为魏人,他没有做出有害于魏国的事,也没有向魏国恳求保全齐国;但是作为齐国的左相、齐王僖的女婿,他没能阻止齐国的覆亡,有愧于齐王僖当年对他的嘱托。 是故,在魏军攻破临淄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作为一名齐国的臣子,为即将覆亡的齐国殉国,而不是返回魏国,在齐国覆亡之后继续过他魏国大贵族的生活。 『PS:实在不希望赵昭这个角色被误解,特在此解释一下:赵昭这个人设,是符合当时世俗的君子典范,可能在现在人看来非常傻,但在当时这却是值得提倡的忠义。作为魏人,他没有出卖魏国,也没有阻碍魏国吞并中原的进程;而作为齐国之臣,他坚定地与国共存亡,而没有投降魏国,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忠、信、义三个字。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促成「魏齐交好」,只可惜魏国出了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