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月槐树纪事 第43节 (第2/13页)
她的同学年龄差距很大,来自各个阶层,有的人已经?成家,有的人在乡下插队多年,她的年龄正好,让那些年纪大?的羡慕,说她一点也没耽误,生正对了年景。南北心道,谁还?没吃过苦么?她很快在校园里如鱼得水,和其他人那样埋头苦学不太一样,她是轻盈的,懂享受的,她觉得?每天的太阳都非常明媚,要学习,也要生活。她的身影在各大系的课上都出现过,到?处蹭课,听课,她喜欢大?胆发表观点,因为七八年就提出了思想解放,所有人都很热忱、踊跃,他们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对于过去十年也开始大?反思。 七八年的八月,复旦大?学一位中文系的学生发表了小说《伤痕》,大?家读了,聚在一起对过去进行了一场清算和批判。南北跟中文系的同学一块儿办诗社,办刊物。跟经?济系的谱曲子,创作歌曲。她还?到?哲学系去听老师讲弗洛伊德、存在主义,这一切太新鲜了,太震撼了,在这片土地忙于各种斗争、劳动改造之时,原来,远在天边的西方思想界已经对斯大?林的问题争论?不休了,这让南北大为吃惊。 她在七九那会读到了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评述》,大?家对社会主义的危机,都非常关心,大?学生们乃至整个知?识届,有了自己的批判目标,可令人苦恼的是,当初用来批判的武器,现在成了要批判的对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被大家强烈地否定了。 “那就应该关注人本身?,立足于人,人道主义。”南北慷慨激昂地在讨论?中发言,同学们非常认同,他们都认识她,她是很会唱歌、跳舞,交际的漂亮姑娘,有见解,有思想,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