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节 (第2/6页)
也没什么关系。 但问题就在于,吏部跟兵部从前有一条武官转文官的规定—— 因不是所有武官都能像从前李勣大将军,苏定方大将军这种六七十照样上马,能够雪夜奔袭三百里的神人。 许多武将年过四十后,或是体力不足,或有伤病,会难以再通过兵部的骑射负重等考核。 但这些人曾经多半也有军功,总不好直接就把人官职免掉。好在军伍中除了领兵上阵的将领,还有许多诸如‘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等文职岗,因而就有一条规定:‘军伍材艺考不过者,送还吏部,考其文资。’ 如果文资合格的,就可以由武官转为文职。 因此,裴行俭就倒了大霉。 从前这项规定,一年也就安排个二三十人,如今刘仁轨到任,一天就能给裴行俭送来二三十个‘军伍材艺考不过者’(这还是因为他老人家亲自监每一场考武官事,因此每天能考的人数有限。) 而这些人,又多是官二代官三代。 不知有多少怨声载道的‘家长’,不敢去碰硬核刘相,就各种寻关系请托吏部尚书:裴尚书啊,如果不得不转文职,给我家崽安排个好工作呗! 裴行俭:我真的会枯萎掉。 * 而且,他不但要蜡烛两头烧,应付这两位性情完全不同的宰相,还要充当灭火队员。 就在前几日,刘相查到北衙军伍中有贪墨军费一事。 也是巧了,涉罪人正好就有王神玉一系的晚辈,按照世家谱牒来算,是王神玉的隔房堂侄。 于是议事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