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第5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4节 (第6/6页)



    **

    曜初是得知今日姨母回了府中,便特意来探望。

    没想到正好又遇到姨母哄孩子——

    曜初驻足于门口,见姨母手中拿着一物递给眼前的孩子,心道:姨母真是很喜欢这个叫做李白的小孩子。

    居然将去岁才由航海船只带回来,如今还处于司农寺和农学院研究阶段的土豆也送给他。

    还在特别温柔地哄他:“是,上次带你们去看熊猫,吃的儿童餐里面的炸薯条,就是这个做的。好吃吗?”

    *

    是的,在红薯、玉米、土豆三种明星作物中,是土豆拔得头筹,先来到了这片土地上。

    其实论起真正历史上,在推广种植以及实际救灾的作用中,红薯无疑是远超过土豆的——

    两者都是明朝进入华夏,但红薯的记载比较详细清楚,在万历年间就在救荒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金薯传习录》中有记:“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故而,自明至清,多旱之地‘朱蓣(红薯)无人不种’,迅速推广开来,被称为‘救荒第一义’。

    甚至明清两朝,好几位皇帝都特意下过圣旨,三令五申要求百姓种植这种‘功勋作物’。

    譬如《清高宗(乾隆)实录》中就记载过,乾隆下旨各地“至甘薯一项,广为栽种,以济民食。”且颇见成效,年景不好的时候,红薯甚至成为了‘农民咸藉以为半岁粮’的半壁江山级别作物。*

    相较之下,土豆,虽然也差不多同期传入华夏,但光彩就暗淡多了,可以说在官方和民间地位都远远不如红薯,记载也零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