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0节 (第5/5页)
储备。 姜沃一一回答,她是惯常用数据来回答问题的—— “如今南面稻米丰稔,比之贞观十六年,岁运至关中一十万石,至今岁已有三百万石。” 说来,唐朝恰好是稻米这一农作物重要性节节攀升的朝代,之后取代了粟成为主要农作物。而占城稻的发现和育种,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比起原本的大田农作物构成,多了一种产量高的主流农作物,自然是多了一重预备‘水旱’之灾的保障。 故而户部新上任的岑尚书还说了一句:“自江淮、潭桂等州,再至原本偏荒的爱州、振州等地,如今凡稻米熟便可旁资数道。” “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1] 一点点盘算过北地诸重要粮仓,姜沃心下稍安。 也算是手有余粮心不慌吧。 李淳风虽知朝廷应当已经想到了,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若有旱灾,还要防疫病。” 姜沃转身道:“都有预备。先帝于贞观初年就曾下诏:天下各州都要下派太医署的医官去,八品医博士一人,学生十数人。” “除了教授太医署的正规《医典》,每年还要按照要求,备下常用的药材丸药,储于官衙中,就是为了防备疫症。” “此诏令,从先帝年间颁下至今,太医署一直未有懈怠。”主要是自打姜沃到了吏部,把这一项当作太医署的重点考核指标了。 跟官位考功和俸禄挂钩,太医署立刻提高了重视意识。 李淳风颔首道:“果然是先帝之英明神武,高瞻远瞩。” 姜沃:……她不信师父不知道此事,这会子特意提一遍,大概就是找机会再夸一遍先帝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