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第3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8节 (第1/7页)

    总之,据姜沃在大唐各州所见:哪怕质量最差的麻纸或是草浆纸,也要五十文百张,稍微好一点的纸都是三四文一张。

    至于崔朝方才说的,他们常用的纸张——

    姜沃把手里的报纸塞给崔朝,转身去取了桌上一份公文,把纸张对比来看。

    “这是剡溪(浙江剡县)的剡藤纸。”大唐正式公文指定用纸。

    姜沃把两张纸一起放在阳光下,明显就看出了不同。

    剡藤纸也薄,但却又轻又韧又洁净有光泽,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剡溪古藤制作而成。[1]

    因这是公文专用纸,故而很是金贵,每年进京来贡举的学子,哪怕饿几天肚子,都要专门攒钱买这种纸。

    毕竟唐朝还有行卷的作风,考子们考前还得将自己素日得意的诗、文,投与达官显贵前。

    那能用寻常的破纸吗?必然不能。

    用这种剡纸才显得正式。

    而这种剡纸多少钱一张呢?到了每年举子进京,供不应求之时,有时候能炒到近一百文一张。

    “一百文啊。”比现代直接用百元大钞来写字,还来的人心疼。

    毕竟按照大唐的生活水平——崔朝原本给皇帝算过的,一位寻常百姓(还非田中刨食的贫农),而是京城附近州县的居民,一年到头衣食住行的花费,大略需要五贯(五千文),也就是一个月五百文左右。

    而家中小有余资,能培养孩子读书写字的门户,倒也不用怕咬牙供子孙读书会‘人才两空’。哪怕孩子读书一辈子没什么名堂,什么功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