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节 (第4/5页)
愤。世家朝臣除掉这个‘罪魁祸首’,倒也不好继续闹下去了。 皇后这一番cao作,相当于捡了把本就脏污的刀,捅了世家一刀,然后把刀一扔,自己身上都没溅上什么血! 不少臣子不由想起,皇帝当日下旨时还提到过一句‘后性明敏,涉猎文史。’ 当时诸般朝臣是没有把这句话往心里去的——这就像各种册封诏书,说的自然是好话。皇帝当然要先夸一夸皇后的水准,才能委任政事。 但朝臣们起初如何肯信? 在他们眼里,皇后是一直深居宫闱之中的女子,所谓明敏,大约也是后宫事上的‘明’罢了。涉猎文史,大概就是指皇后颇喜诗文笔墨。 然而皇后理政数月后,朝臣们不得不承认,皇帝这两句评价,并非虚词。 若说皇后大事上的明断,朝臣们还觉得是皇帝养病之余,将圣意传给皇后,她只是代为执行。 那么许多突发的庶务朝事上,皇后的明敏果决,也让朝臣们渐渐看清了,皇后,确是能代政的。 而在皇后干脆利落处置了一位中书省侍郎后,朝臣们越发意识到,这朝堂上,从此只怕是二圣并立了。 亦有朝臣想起《王莽传》中那句‘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侔,相等之意。 如此决断三省六部重臣任免事,皇后之权,已经几乎等同于皇帝了。 ** 显庆五年七月。 新任熊津都督刘仁轨上奏,禀明一事。 百济义慈王一脉子孙,已然尽数点清。只待苏定方大将军还朝时带回京中。 大唐灭国战打多了,都已经有了经验——灭一国后,官员可以依旧用当地人,但根深蒂固的王族最好挪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