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57 (第4/4页)
英才辈出。然多年府志未修,上朝的事尚且模糊…… 这位儒家说的是实话,虽然江洲不乏饱学之士,但传承方面,还是忽略了。 没有一部江洲志。 新中国解放前夕,有江洲乡人,大名叫做唐国钧的,出身于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少年便以文学才华出名,博闻强识,落笔有神,尤其是耐心于经史子集,没有不爬罗剔抉,精益求精的…… 唐国钧立志贡献于乡学,一次他到旻元寺游玩,看到寺庙里的墨竹轩有很多诗人诗集,他于是摒弃一切,日事搜讨,不遑寝食…… 唐国钧后来考上了京都大学文学院,在更大更高的平台,搜集史料,著书立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在废弃的撷骊阁搜寻,居然看到了一本秋妃诗抄。 这本毛笔字抄录的秋妃诗集,让唐国钧如获至宝,这一发现,奠定了他在秋妃研究上的建树。 这一发现,让唐国钧异常兴奋,并从此把他的研究课题倾斜到这上面,那就是研究秋妃。 可是,接下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唐国钧的人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原配鲍文鸾被逼死,他无意中做了帮凶。 这一污点,让他人生的高度直降,这一导火线也是他选择出国定居的原因。 最先勾引他,骗婚的续弦,偏偏不忠于他,让他生不如死,心如死灰。 到了能够重新做学问时,他已过了知天命之年。 好在,唐教授功底深厚,知识丰富,记忆力惊人的好。 他把从前研究的秋妃传,凭着古文的强大功底,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宫中笔记体,写成了类似先秦时的文言体。 《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