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_第626章 三棱枪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6章 三棱枪刺 (第2/5页)

甚至一些狙击手也喜欢用该枪来狙杀敌军。

    比如神射手张桃芳,虽然更习惯使用水连珠,但他坦言:还是大八粒更好用。因为,在上甘岭阵地上,双方的前沿往往只相距几十米,对于一个优秀射手而言,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射速才是至关重要的。

    要说此枪的缺点当然有,但真的瑕不掩瑜。

    比如,为了皮实耐用,它还是偏重了些,后坐力也大,长时间的连续射击下,东方人的体质会很难承受,所以,“思密达”们逃跑时,往往一脸嫌弃地把它扔了,以便轻装撤退,大大便宜了志愿军……

    另外,作为半自动步枪,八发的弹仓容量也偏少,并且,其独特的弹夹设计有个副作用,战斗中途想加装子弹相当困难……

    而林啸手中的这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当然毫不逊色,也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名枪。

    “五六半”,最初仿自前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

    sks同样采用导气式自动枪机,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十发固定弹仓,其设计初衷,恰好是跟同期的加兰德等优秀步枪相抗衡。

    事实证明,该枪结构更简单,不但同样很可靠,还更容易制造,具有明显的的优越性。

    然而,由于全自动的ak47步枪很快问世,如此优秀的武器却在原产地并未获得青睐,其境遇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形容。

    所以,我军于一九五六年引进仿制该枪,在倡导“全民皆兵”的时代大背景下被发扬光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