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几邑 (第4/5页)
赵军军官,又到邑中走访了商贾和老人。终于知道一个他以前完全不知道的情况:黄河在这里是两条河道,而河对岸的黎城才是比较大的通商港口,从那里可以直通卫都濮阳! 兵曹从咸阳到邯郸走的是陆路,从洛阳过河后,沿太行大道北上,就是邯郸。沿途经过的都是大都邑,从来没有走过小路,也不知道有什么小路可以通往洛阳。想到两万人,带着辎重、伤员,如果从小道而行,会十分艰苦的;而走大道,兵曹知道,靠这两万人,不可能打通道路,特别是背后还有赵国的追兵随时可能赶来。 兵曹让王龁派一队士卒过河查看地势。王龁觉得,没有比陈四更适合了。就找了一名当地的乡导带路,带了一二十人,只执棍棒,用两条船过了河,直往黎城而来。乡导告诉陈四他们,这条路比较近,只有二十来里,但要穿过一条沼泽,一定要跟紧,否则有可能陷入泥沼中,谁也救不了。 陈四问他,如果要走大道,应该怎么走?乡导回答道,先坐船往上游二十里,上岸后再步行十几二十里,虽然绕了远,但比较安全、通畅,一般商人运货都走大道,只有临时去黎城采购或访亲友才走小道。 走出五六里,陈四就看到了人烟。一处小邑炊烟袅袅,一片祥和,好像河对岸的战斗对几里之外的这边没有任何影响。越往前走,人烟越稠密。走出十里,就可以看见远处为大群聚邑所围绕的黎城。 陈四给了乡导钱,让他回去。自己带着众人往邑边而去。来到邑边一座房舍旁,陈四让众人等待,自己亲自上前,隔着篱笆,陈四问道:“敢问主家,贵乡逆旅何处?” 一名壮年走过来,道:“客家欲寻逆旅,犹需前行三五里,敝乡小邑,并无逆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