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废章勿点 (第1/14页)
这是环境修复论坛推送的第814篇文章。谢谢(欢迎)转发分享。 导语:今年6月5日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2019年环境日世界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Beat Air Pollution)。为庆祝“六·五”世界环境日,环境修复论坛特别策划了植物土壤修复技术专题报道,以土壤环境保护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做蓝天保卫战的行动者。 来源:生态学报第21卷第7期 作者:韦朝阳, 陈同斌 据估测, 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 2,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1 ] , 其中工业“三废”污染1000万hm2 [2 ],农田污灌面积已达130 多万hm2[3 ]。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少的粮食产量高达1000万t, 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4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包括“三废”的排放, 矿山的开采和冶炼,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 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 污水灌溉和污泥农用等。导致土壤污染的重金属主要包括A s、Cd、Co、Cr、Cu、Hg、M n、N i、Pb、Zn 等, 一般为几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5 ]。 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治理大致有客土法、石灰改良法、化学淋洗法等[6 ]。这些方法在污染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但在实际应用上往往都存在某些局限。如加入土壤改良剂的沉淀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降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 但同时却会导致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沉淀; 淋洗法会同时造成营养元素的淋失; 客土法虽效果较好, 但费用昂贵, 难以大面积工程推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植物修复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