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1/4页)
们虽然入谷不久,可是对于这种能自由抒发表达的辩谈很是欣赏。此时又有女学子在场,虽然有些学子心内依旧对女子不以为然,可是对在女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干并不排斥。 是以不一会,以张仪和毛奉为首的两派诡辩学子便就“治国当重农耕”展开了辩谈。 当初选择诡辩的弟子众多,不过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张仪与毛奉。不过张仪与出身公卿之家的毛奉相比,身边的簇拥少了许多。可就算形单影只,依旧腰板挺直,辩论依礼有据,只抓住对方话头的漏洞,犀利地反击,引得一旁众位学子们频频点头。 莘奴对时事的了解自然没有张仪这些谷外而来的弟子们周全。她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弥补着这么多年来对谷外事务的茫然无知。 原来魏国之所以强大,全赖当年国相李悝的变法,采用“尽地力”和“平籴法”鼓励农产。 尤其是“平籴法”,可以由君王控制粟米的贵贱,若是在风调雨顺之年,粟米丰盈便以平价买入大量粟米,防止jianian猾的商贾压价伤及农人根本;可若是欠奉的灾年,依然可以以平价卖出国库里积蓄的谷物,防止商贾哄抬价格伤及百姓根本,归结一点便是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这便是“重农而抑商”。 这样的变法自然是让农户无忧,可以全力种植粟米。是以在别国粮食欠奉时,魏国依然粮仓充盈。而那陶朱公之所以要来魏王这买粮也是因为这点原因。 若是别的诸侯国也如魏国这般行事,只怕再无商贾买空卖空之处,那范蠡就算聪慧,也难以在粟米上获得巨利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