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亚洲女性酷刑史_B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B6 (第1/6页)

    如果一个十岁儿童的记忆可以信任的话,我想,潮湿肮脏的蔓昂从未改变过它的样子,尤其是在漫长的雨季当中。坐在棕榈街15号公牛饭店的落地玻璃窗内侧向外张望,时而密集,时而稀疏的雨点,无穷无尽地洒落在鹅卵石铺成的凹凸不平的路面上,积水从石头的缝隙中满溢出来,最终变成了一条蔓延着的铅灰色的河流。在横穿道路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们小心翼翼地淌过淹及脚背的水面,手中提着他们穿着的纱笼的边角。而在街道的两边,凭借着南部亚洲城市经常可以见到的骑楼的遮掩,瘦小黝黑的当地人既不紧张,也不特别地迟钝,他们只是和任意一个乏味的日子一样,平静地行走。当你注视着他们的平板的脸孔的时候,即使是一个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的白人,仍然不能够正确地猜出他们是愉快的,抑或还是悲伤。后来在坦达城外,当他们最终明白了我的意思,或者不如说,明白了我手里的金钱的意思以后,他们领着我到达那个地方,指给我看那棵曾经被用来钉死我母亲的柚子树。

    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们仍然保持着同样麻木的表情。既不为曾经发生过的死亡感慨,也没有为手中新增的财富而表现出些许的快乐。

    从任何方面看,我都没有理由喜欢这个地方。先是我的父亲,山姆?霍恩,皇家陆军第537装甲旅的军官,他在40年代早期对日作战的大溃败中阵亡。

    然后是我的母亲。二战结束以后,成为寡妇的她从印度回到坦达,那是一座距离我父亲战死的地方最近的城市。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应该永远离开那里,回到英国去,但是,她只是把我独自送到蔓昂,在一所英国人经营的寄宿学校中读书,当时我十一岁。而她自己却一直留在那个地方。

    她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