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4 (第2/4页)
遮一遮眼睛,打一个呵欠道:“再去睡会儿吧。” 柔桑选了四位官宦人家的小姐襄助政务。四人不过十五六岁,俱饱读诗书,性情沉稳。不过半月,便熟识一切规程。再过半月,便再也不需要我了。于是我每日闲着,不是睡觉养息,就是去济宁宫教寿阳念书。除去新年,我便是休沐之日也懒怠出宫,因此除了母亲和朱云,我没有见过别的人,甚至府中的管家小钱也不曾进宫与我会面。为了防止我不在漱玉斋时,掖庭属以别的借口将绿萼和银杏拘走,我每到一处,二人必定随侍左右。这样过了三个月,倒也安然无事。 虽不与外人通消息,前朝的事仍是传入耳中。 新年之后,因西南州郡官长赋役无度,觊觎金川河两岸的金矿,连年轻发诸部士兵攻打吐蕃金川堡。羁縻各部不堪重负,纷纷反叛。阳苴咩城的城主牟亦趁机起兵,绝贡不朝。官军连番败退,西南陷入一片混乱。高旸本不欲离京,但为了尽快平息边乱,还是亲自坐镇成都府,惩治贪暴,招抚流人,并对牟亦啖以厚利,只用了两个月,便再次收服阳苴咩城。 信王不战而胜,载誉回朝,增封邑二千户,加鼓吹、亲兵,赐金银布帛。以大将军本职,领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过一旬,又赐信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王府官二十人,增邑五千户,共计一万二千户。朝中一片洋洋奉颂之声,无事不由大将军决断。司政苏令反而显得拱默尸禄,无足轻重。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景祐元年的三月,按照约定,我也该出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