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四百五十九章 纳尼?情报系假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九章 纳尼?情报系假的? (第7/8页)

束迅速被相向发射而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完成了碰撞。

    考虑到那颗11.4514GeV量级粒子的相关属性,这次的KEK还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妙的环节:左边一束光正常发射,右边一束光延迟7.4纳秒发射。

    如此一来。

    碰撞点便会略微靠右。换而言之..

    在近光速的速度区间中,右边的离子束在某种程度—注意是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与轰击粒子距离较远的靶。

    因此体系的总能量几乎等于就等于轰击粒子所携带的能量E0,同时这个能量可以分解成粒子相对运动的能量E以及两个粒

    子的质心的能量E',即E0=E+E'。

    假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若干个粒子轰击靶心—靶心直接当成单个粒子。比如期间有5个粒子轰击靶心中的单个粒子,则记:N=5—2s—1。

    N可以称为通量,代表轰击的强度。如果用No0(00,φ0)Δ0Δt表示就是:

    经过Δt时间散射后,进入00,φ0方向的小立体角Δ0的粒子的个数。接着定义σ0(00,φ0)为微分散射截面,具有面积量纲。

    此前的小立体角已经确定了是1.99°,也就是说影响微分散射截面最优数值的变量,只剩下了Δt。

    看到这里。

    想必不少聪明的同学第五次明白了。没错。

    在Δt=7.4纳秒的时候,质心系散射截面和分散粒子角都同时拥有着最优解。当然了。

    这个最优解依旧是一个概率解,目前没人任何人可以精准的预测出粒子的运行轨迹。就之前举过的赛道例子描述就是.....

    一万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