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第2/15页)

    粒子加速器!

    括弧,究极究极乞丐版。

    此前曾经介绍过,徐云今天准备做的第三个实验就是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其中由于当初电磁波校验时他埋下的伏笔——也就是误导性的提出了电磁波是一种光,因此光子也被徐云顺利的替代成了电子。

    毕竟单个光子太难搞出来了。

    像后世大部分实验室使用的‘单光子’,实际上都只是能量光子,一般通过HBT实验或者g2检测。

    因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能制造出最小能量的频率倍数,理论上生产出的就是单光子。

    比如说你有一袋子相同的第三套一元硬币,每枚硬币重6.1g。

    那么分拣的时候只要看电子秤的示数,出现了6.1就代表分拣出了一元硬币,整个过程不会靠手去“摸”硬币。

    也就是靠着数值而非现象来生产光子。

    真正的单光子生产起来非常非常复杂,比如衰减激光脉冲啊、自发四波混频啊、或者人造原子辐射单光子等等。

    这些技术即便是徐云他也搞不出来——或者说很难在几个月内搞出来。

    而能量光子呢?

    这个概念在1850年显然没法服众。

    因此徐云最终思索再三,还是决定用电子替代光子。

    可电子也有个问题啊:

    电子虽然容易产生,但发射起来却并不容易。

    目前徐云能做到的电子发射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射阴极射线。

    可阴极射线在发射的时候有个致命缺陷——它产生的束团都很长。

    有点能散后,纵向发射度就很拉跨了。

    因此摆在徐云面前的改良方法只有三种。

    一是场致发射。

    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