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第7/15页)
还取出了一张早就准备好的示意图,通过图示进行更直观的科普。 法拉第认真听完徐云的介绍,接过示意图看了好一会儿。 沉默片刻,又看着面前这条百米长龙,对问道: “罗峰同学,这台加...加速器一秒钟可以发射多少电子?” 徐云想了想,说道: “大概一千个左右吧。” 他的设计方案参考的是此前提及过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在2011年搞出来的方案。 也就是doi.org/10.1088/1367-2630/15/3/033018。 这个方案首先让两把阴极射线枪互相发射,通过一处预先设置的电极后电子会偏转。 然后经过控制极筛选,其次在预置的锌板上发生—— 光电效应。(憋死我了,光电效应的全部材料就是为这一章准备的) 在光电效应光中,原子会一个光子并产生一个自由电子,控制好数量就能统计出总数。 这个能级1850年的科学界不了解,但在后世随便一个大物学生都能算出来。 假设有一群粒子并且这群粒子之间相互充分交换动能,达到平衡态。 那么这些粒子的动能就会满足玻尔兹曼分布。 也就是EK=3/2kT,其中T是温度。 计算好动能后,一切就很简单了。 只要再装一个金属环然后加上负电压,由于电子也带负电,所以调节这个电极上的电压就可以让电子减速,筛除一些偏转方向错误的电子。 有些电子动能不够,干脆就掉头回去了。 这些电子被存储到含有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中,经过再次偏转就能再次成为可以发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