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0 (第3/4页)
去岁元月宫宴,谢司徒一时高兴,将桓稚玉召到自己身旁,亲自为他挟菜,喜爱之意溢于言表。 此情此景,看得桓豁眼角之抽,险些拍案而起。 又不是没有儿子,想要孙子,让儿子去生! 和他抢孙子? 司徒又怎么样? 信不信他发飙一回?! 桓豁眼中放箭,犹如实质。谢安不以为意,直接无视。直到长乐宫来人,将桓稚玉请走,才避免当朝司徒和骠骑大将军的一场“血战”。 并非是桓豁突然脑袋进水,不清楚孙子被谢安看重的好处。而是出于谨慎考量,不愿孙辈同任何士族高门走得太近。 作为天子的叔父,手掌兵权的重臣,桓豁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职责。 换做桓容没登基前,家中儿孙被王谢家主另眼相看,实是难得的好事。现如今,双方可以有交情,但不能过于紧密。 类似桓大司马嫁女联姻的事,更是不可能发生。 桓豁儿子多,女儿也多,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加起来,五六个巴掌都数不过来。他同桓冲有过深谈,两人一致同意,在孙辈的婚事上必须慎重。 “天子有意削弱高门。” 并非是两人杞人忧天,危言耸听。 从桓容的种种举动来看,这是早晚的事。 以两人对桓容的了解,知道他绝不会做个晋帝一样的摆设,更不会容许自己的继承人走上司马氏的老路。 为不动摇国本,不会立即刀阔斧进行改革。但是,潜移默化,一点点撬动士族高门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巩固君权,都是势在必行。 “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