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3 (第3/4页)
动兵, 一则会打破盟约, 予人不诚把柄;二来, 很可能大失北地民心。倘若遇有心人推波助澜, 对陛下大为不利。” 要统一中原,恢复华夏,势必要起兵北伐。 换做一年前, 长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秦策急于巩固君权,却被朝中文武和豪强蒙蔽牵制,竟至逼得唐公洛造反,使得朝廷大失民心。 火上添油的是,唐公洛之事平息不久,夏侯氏突然在长安举兵,险些动摇秦国根基。最终,秦氏兄弟率兵剿灭叛贼,结束叛乱,驻守各地的西河旧部却开始人心浮动。 这个时候举兵,正当时机。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高车乌孙突然大举南下,威胁中原。桓容左右衡量,同谢安等人商议,为大局考量,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战机。 现如今,秦璟初登基,就取得对乌孙和高车的大胜,平息边患,安定边州。只要不发生意外,不出昏招,班师回朝之后,必定大得民心。 尤其是朔方等地的百姓,更将感念天子恩德。 纵然北地天灾连连,并州、青州流民成风,只要有这份功绩在,短时间内,实无法动摇秦氏的根基。 谢玄逐条分析,话中透出对秦璟的敬佩。 无论双方立场如何,马踏草原、荡平贼寇的豪杰总是令人佩服。 “谢侍郎所言句句在理,朕也知道战机重要。” 谢玄担忧之事,桓容早有思量。 秦璟得胜还朝,必将民望大涨。此时出兵北伐,肯定会经历一番苦战。然而,赶在胡贼入侵,威胁中原时出兵,桓容更不愿意。 他同秦璟有约定,无论谁胜谁负,恢复汉室为先。 有这个前提在,华夏之地不会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