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_第32章 颇具争议的人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颇具争议的人物 (第2/4页)

赤死后,袁崇焕以吊唁的名义派人与皇太极议和。

    而皇太极就比袁崇焕高一个境界,对杀父仇人不但笑脸相迎,还夸了袁崇焕一番。

    这之后,皇太极就高高兴兴地解除后顾之忧了。

    在与大明议和这段时间里,皇太极一举拿下了朝鲜半岛。

    对于后金的这一行动,袁崇焕并非不知晓,但他却没有出兵救援。等朝廷在收到李朝的求救信后,再想命令袁崇焕前往救援,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袁崇焕的这个选择,傅斯年对他的评价就降低了一档。

    袁崇焕是个将才,但若是论战略眼光,他比孙承宗差不少。

    就连后世都有不少人觉得,大明都这样了,李氏的死活还管他干什么……

    大错特错!

    朝鲜半岛是多山地形,如果明朝能及时出兵牵制,后金是会非常难受的。

    明朝当时又没重视海军,无法从海上袭击后金,李氏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正因为朝鲜半岛被后金占领,毛文龙所在的皮岛,再也不是优秀的根据地了,随时都要防备敌人从近海杀过来。

    当初袁崇焕向后金议和时,并没有先行征求朝廷的同意;后来已成定局才上报,朝廷无可奈何,只是告诫他下不为例。

    所以,后来朝臣们一顶“私通后金”的大帽子扣下来,也并非完全是捕风捉影,严格来说,袁崇焕真就是做了!

    而且袁崇焕做事一点都不顾及影响。

    历史上,宁远十三营哗变以后,毕自肃死了,袁崇焕就跟崇祯商量:干脆就别要巡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