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七十一章:士气大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士气大振 (第3/5页)

有了马镫,他们的身体,可以左右大幅度摆动,实现骑马射箭和双手舞动兵器的战术动作,威力倍增!

    马镫被西方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那么究竟是谁发明的,便一目了然了,正是我们伟大祖先智慧的结晶!根据考古发掘,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是西汉时期的“布马镫”,而铜铁材质的金属马镫,则是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两汉时期的布马镫或三角环马镫,为单侧设置,虽然是马镫的始祖和雏形,却可以想见,它被发明出来,主要是为了便于上马,却并没有加固骑手稳定性的作用。

    根据西晋大墓出土的骑兵陶俑姿态来看,人的双腿是直直悬空垂在马匹两侧,并没有蹬踏蜷曲的动作,可见其实在三国时代,马镫尚未发明,更谈不上普及应用了!

    因此,演义中十分沉重的长杆武器,如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等等,骑马时根本不可能用,在马上双手舞动,就更是难以想象!这类武器在三国时代别说没有,即便是有,也必然在徒步作战时才能使用。

    真实的情况是,汉代骑兵所使用的武器,以环首大刀(也称斩首刀)为主,附以狼牙棒、铜锤、流星锤、大斧等,一手持缰,一手作战,都是单手武器!

    而统帅和将领们骑马上阵时,所使用的武器,主要以七尺短枪、大剑、长刀为主,更不可能使用双手长杆武器了!《三国志》记载,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