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赵桓觉得自己又行了 (第5/10页)
董字画以及其它有价值之物。 其实,赵宋王朝的封椿库中此时拥有大量的绢帛,完全可以抵得上这笔战争赔款。 这也是李存提议可以用绢帛抵战争赔款的原因——不想现在就攻破东京汴梁城的李存,想要早点撤军,毕竟,这么多大军出征,每天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可赵桓牢记赵佶那句传自历任皇帝的话——“封椿库乃我大宋最后倚仗,不可轻动。” 关键,赵桓觉得,那些珠宝、古董字画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拿去抵战争赔款。 赵桓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内侍曾举着一个外碾成龙螭形的玉杯,不忿的对赵桓说:“此盏只碾作工价就有几千缗,大乾之人却只抵价二百缗,欺人太甚也。” 赵桓看了一眼玉杯,澹澹地说:“不知当初造此物做甚?”,然后又说:“在朕看来,二百缗,大乾亦给多矣。” 随后,赵桓下令,将皇宫中的珠宝,全部聚集到宣和殿,尽数给李存送去,能抵多少金银,就抵多少金银,很有一种“崽卖爷田心不疼”的即视感。 为了尽快给李存凑足金银,让李存早日撤军,赵桓又想出来了一个新招。 李存不是不让赵桓从民间强抢金银嘛,赵桓就用铜钱和铁钱高价跟民间买金银,并开始加大卖官的力度。 赵桓下令,金每两可以卖二十贯,银每两可以卖一贯五百文。 这个价格,比原来的金银的价格高出来了很多,以至于很多百姓都争相将金银卖给赵宋朝廷。 后来,赵宋朝廷的铜钱和铁钱没了,赵桓就一边让人抓紧造钱、一边给民众打白条,继续高价收购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