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15.13章(上) 残骸上的努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13章(上) 残骸上的努力。 (第5/7页)

似乎遵从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效率。

    开采的矿物最终进入了赤道上那高度几千米,黑色的方尖角外形,耸立的建筑,建筑发射的赤红光束将矿物输送到太空中,然后传送到另一个星球上。

    而在,与之相伴的另一颗星球上,则是维持“繁荣”。

    从生命场来看,二号星球有九个人类超目的族群分布。其中部分人类超目同一号星球上衰败的人类频段对应。

    双明星球,这两颗星球上,一颗星球对另一颗星球上的人类提供避难所。

    也就是说,两颗星球上一颗发生了灾难,其生态族群全部迁移到了另一颗上,这一切很和谐。

    卫铿觉得这!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候,进行躲避无可厚非。

    当“灾难”发生了几十个周期性爆发时,长久的这样被动应对,而不对这个周期进行进一步计划准备,这是惰性。wap.

    在近古时代,几十年一次的飓风袭击北美东南部,那是超级灾难,应对不及,需要快速撤离倒是情有可原。

    但是在西太平洋中国沿海地区,几千年周期不断的台风,人已经不像蚂蚁一样躲避潮水撤退了。

    城市上东部堤坝修建防风林,高脚楼防御水淹,港口中避风港进行了特定设计。所有河道沟渠注意排水。

    卫老爷自傲的:“我刚来潘多拉位面,就会治水,就知道节气。”

    大水后,治疫,掩埋尸骸脏污,石灰净化水源,自然有周期,就顺着周期来设计。

    卫老爷的逻辑:灾难第一次发生,你可以大包小包逃,但是灾难每年都发生,你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