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61 地瓜 (第1/4页)
花生能提供多少年的境外食物影响力支持,现还是未知数。 王齐一边关注着温度、气压平均值的变化,一边盯着相关的低温实验结果。 为了确保能拿到足够可靠的结论,部分实验被交给凤凰大学农科系去弄。 农科系相比魔法学院奥兰教授团队,缺点还是挺多的,没有相应的设备,他们没办法单个温室内创建多个温度有差异的恒温区。 优势就于人多,能同时照顾几百个小温室和上千的实验室植株,奥兰那个团队是个兴趣组,给他们这么多资源,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记录信息。 实验室的进度和野化实验的进度一样,大体两个半生长周期,总计尝试20余种恒温或组合温度的情况。 按照一个花生种子,发育出30个的最低标准算,实验室株保持产量的最低恒温温度为14度,生长周期被拉长到122天。 14度算是个比较低的温度,很多主粮作物这个平均温度下都容易出现空果等减产情况,神树花生这类设计出来的作物还有一定优势。不过与降温预期相比,14度都仍然太高,降温后野生环境很难达到这个水准。 勘探探险队对未来气候的推测,还有三到四年时间,周边这片从来没见过雪的地区就会有较为频繁的降雪。 这雪是分季节降还是全年随机出现,暂时还没办法得出结论,就算去咨询预言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他们也做不出如此细节的预言。 只要一降雪,甭管浮岛下层的石头温度保持的如何,地表温度都顶不住。 所以农科系针对花生的野化需要,以环境冰点预期为主。 冰点恒温与夜间冰点白天零上的两组实验里,花生并未完全绝收,前者生长周期135天,种果比1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