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39 (第4/4页)
培植铁杆,还能借此创收,好处大大的有。 “臣启陛下,教化番民,教导圣人学说,传颂大明天威……泽被后世……” 洋洋洒洒上千字,论点有序,论据有理。孟清和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奏疏,投入的精力,比奏请制造火器、改善火器营都要多得多。 底稿打了五遍,掌灯时分方觉满意。 正要抄录,书房门从外边开启,沈瑄迈步走了进来。 绯袍玉带,袍上绣着狮补,腰悬金牌。 孟清和放下笔,不由问道:“国公爷刚下值?” “恩。”沈瑄点头,走到大案旁,拿起叠成一摞的底稿。细读一遍,神情渐肃,目光微闪。 “十二郎打算照此递上?” “国公爷以为不妥?” “不尽然。”沈瑄放下底稿,看过孟清和抄录一半的奏疏,重新铺开纸,提起一支狼毫,饱蘸墨汁,一笔楷书,字正雄厚却不死板,笔锋隐有锐意,看了多次,孟清和仍是觉得,如沈瑄这般文武全才,当真是生来就为打击人。 “十二郎可曾细想,国朝创立至今,不言北疆南域,应天十八府,天子脚下,文风鼎盛之地,除府州县学,儒学-私-学又有几所?” 孟清和眉头微蹙,陷入深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十二郎不为扬名,一心为国,他人未必这般想。况内附各部多有私心。大批招揽,未必会乐于从命。新设儒学不可取,不若归入北京国子监,增设一科,限定人数。朝中不乏有识之士,如此行之,不需十二郎多费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