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87 (第4/4页)
帝中风行动受限,万一兵符被皇后摸走矫诏,后果谁能承担? 最终监国辅政之事以及兵权管理,当真便如内阁与太子两方之言,一一办理。文皇后对此是否有什么不满,并无人可以得知,史书所记,以及人所共见,就是在再随后的数日中,文皇后与四皇子赵王如何亲力亲为,细心侍奉在宣帝的病榻前,将所谓贤妻孝子的典范传遍天下。 倘若倒退回到尧舜一样以仁德治的时代,群臣大约会认为其实四皇子赵王才宜继大统,而太子本身可能也会生出什么自愧不如,主动让位的心思。 不过很可惜的,尧舜到底是传说,而文皇后与四皇子这大半个月感天动地的贤孝,完全无法感动金殿廷议之中的群臣,百官所见的,更多是这数日中,年轻的太子是如何的英武与敏锐,对政事上手的程度连辅臣们都十分惊叹,以及,这段时间里京城内外为了魏王之案的疯狂盘查搜检,整个京城内外简直是人仰马翻,街市虽然不至于全然停业,也是萧索了七八分,时近年下,反而越发冷寂。 便是那些富贵煊赫的豪门公卿之家,也同样没有什么喜气。一方面是因着时局似稳实飘的紧绷局势,本身就让人非常紧张,而再详细到各门各家,更是各人的难处层出不穷。譬如自昌德伯府以下,所有吴王妃嫔良媛的家族都是满心沉痛,即将在年后送别自家女儿远行千里,而所有魏王妃嫔的娘家则更是悲痛无地,因为自家女儿连远行千里的机会都没有,已经只剩焦尸枯骨,香冢牌位。哪怕是看似平安富贵一无所缺如晋国公府,文安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