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1/7页)
离开凡尔纳的住所,裕德龄激动坏了,捧着几本书就像宝贝疙瘩,唯独可惜的就是当初没买精装本。
李谕回头也准备思考思考要不要自己也写几本科普书籍或者科幻作品?
如今东方的民众,除了日本部分地区,对于科学的认知真的是都太浅了,让他们看任何科学相关的书籍都是天书难度,恐怕科普书都看不懂。
如果可以用科幻作品稍稍调动一些大众对科学的兴趣,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通俗小说嘛,不需要太高的文笔,能把故事讲明白就很好,这也稍微降低了一点李谕这个理工男的写作门槛。
实在不行,也可以找个文坛大佬润色润色,咱们在文学方面人才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
第七十四章 返航
第二天,李谕写的文章便被刊登在了法国的杂志《科学与生活》上,但真正引起影响力的,还是《费加罗报》和哈瓦斯通讯社的新闻稿。
《费加罗报》是法国最古老的报纸,读者多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士,内容包罗万象,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法兰西“贵族风格”的报纸,甚至有“法国中上阶层圣经”一说。
而哈瓦斯通讯社面向的群体就很广了,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新闻稿。
哈瓦斯这个名字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如果说出其后世的名字,各位可能就太熟悉了:法新社。
这篇关于可证伪性的文章思想上颇有深度,理解起来又非常通俗易懂,迅速流传开来,在整个科学及文化圈层中都掀起了不小的轰动。
许多学界人士盛赞李谕是“科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