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46节 (第5/8页)

至去世亦是如此。

    二人长大,这件事却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去,反倒是不断发生新的事情,让其如鲠在喉,长久刺痛着二人。

    裴璞身为长子,承了父亲的爵位,娶了门当户对的千金。

    裴珏自知袭爵无望,一道疤也长久将他磨出了耐性,于是勤恳读书,在科考一道上考得了功名,最后以第十名入列二甲进士。

    在朝考选馆中,裴珏发挥稳定,文章被列入庶吉士之选,可在后面的面官环节却出了差池。

    裴珏虽极力遮掩,可那道不算明显的疤,还是让他与庶吉士失之交臂。

    当年负责朝考选馆的吏部尚书言道,翰林本是储才之地,应选方方面面出彩之人,方能对得起如此门面。

    遂将裴珏革出了庶吉士之选。

    最后,裴珏非但没有进入翰林院,甚至不能留京,直接被吏部外派至山水相隔的成都府,任一七品知县。自京都伯爵府少爷,到穷乡僻壤为官,其间落差恐怕唯有裴珏本人方能体会。

    吏部尚书敢如此安排,除了裴珏本人带有疤痕以外,还有伯爵府的原因。

    彼时的景川伯爵府已经呈现没落之态,在朝堂根本无任何言语机会,裴珏落选翰林一事没能力出手周旋一二,只能让其任人宰割。

    读到此,裴少淮已然明白了几分,又想到一件事情——听闻说裴珏上任吏部尚书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巡察汉阳府和武昌府,查出了一系列的藏污纳垢之事。而后上书圣上,将该地的两位知府贬至八品,送到滇西南边境为官。

    这两人姓杨,是当年那位吏部尚书的一双儿子。他们本以为早早从京都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