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50节 (第5/7页)
天下各路英杰……各举通诸家兵法,或弓马熟闲,或勇猛才力,或武艺绝伦者,礼送进京参加武举……中者进之大廷复试之,分三甲,赐之品级出身……[1]” 筹谋多年的武举,终于是要开办了。 这便也给了司徒旸一个机会,若是武举得了功名,他大不了就带着妻儿赴任,叫他老子和陈氏管不到他们。 第49章 大庆之初,武官乃为世袭制,武官子弟日常观习军略、cao练兵马,待父兄老故便替代袭职。当然,高官大将不可承袭,需积累军功逐级调升。 因此,朝中武官多为功臣之后。 当朝天子即位之初,曾在西南疆与滇王有过一战,规模不大,速速取胜。然圣上发现一个弊端——功臣后辈经几代承袭以后,大多成了酒囊饭袋,所积攒的“功绩”虚之又虚。 岂敢叫这样的人领兵打仗?守卫疆土? 于是兵部屡屡推崇武举。 像司徒旸这样的将门子弟,凭着老爹的战功,放在以前怎么着都能混到三四品的武官当当,现如今却不能了,朝廷肯出银钱养着他们,却不会授其实职。 这几年,京都城里多了许多昭信校尉,听起来威武,实则手底下一个兵头都没有。 若想当将官,必须真正历练过。 开考前,朝廷公布此次武举的授官举策,与科考相似,也分三甲,公示道:“一甲武状元授以署指挥佥事职衔,榜眼、探花各授以署正千户职衔,第二甲一十七名各授以署副千户职衔,第三甲一百名各授以署实授百户职衔……[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