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8节 (第5/7页)

像是一株株草扎根在那里,稳稳地守住了疆土,裴少淮又道,“北虏喜好随水草迁徙,军屯之策在于稳、在于牢,可以抵御矣。”

    张府尹微微颔首。

    然则,接下来的话,才是裴少淮真正想说的,他言道:“然兵不贵多,贵于精,多而不精,只会给朝廷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军屯当中,军户长期苦于赋税,劳于田务,岂可称之为精兵强将?此乃其一。”

    “其二,屯兵身份卑微,尚不如佃农,大量军士冒死出逃,其弊端可以窥见。”

    “故此,朝廷急于解决饷粮之困,不断在军屯上押筹码,小子以为并非良策。”

    随后,又以长城九边为例,江南、成都富饶为例,指出民富方能国强,层层递进。

    裴少淮毕竟从异世而来,实在难以去苟同军屯之策的弊端。

    他的话显然说进了张府尹的心里,只见张府尹望着裴少淮的神情,宛若是挖到了一颗明珠,欣喜不已。

    张府尹问道:“此见解从何而来?”

    裴少淮讪讪,终究还是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他只好掩饰道:“小子在家中,常常旁听父亲、夫子、姐夫等长辈探讨时策,耳濡目染,得了些见解……但从未实践过,都是纸上谈兵而已,让府尹大人见笑了。”

    这番话还算说得过去。

    “我之所见,与你略同。”张府尹说道,“你若是能秉此初心,耕读不辍,往后必定能有一番成就。”

    “谢府尹大人指点。”

    ……

    贡院里,“苦事撤堂连下夜,灯光朱字两模糊”,批卷工作紧张进行着。

    弥封官先将院试卷子与府试或县试卷子作对比,看考生字迹是否一致,又查看有无记号,一切无虞,才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