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皇兄何故造反? 第1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66节 (第3/7页)

若有急务,则内阁赴御前禀奏立决。”

    “不过这个提议,在场也有不少人反对,觉得内阁有揽权之嫌,所以,朱阁老又提了另一个建议,他建议让太子殿下代皇上视朝听政,一应细务,内阁票拟后交众尚书,都御史商议,再由太子殿下奏皇上裁定。”

    “若无军国重事,则辅臣及众尚书,都御史入内请安后回衙,若有则早朝后,入内奏军国重事。”

    话音落下,朱祁镇和孙太后对视了一眼,皆是陷入了思索当中。

    这两个方案的区别其实不太大,只不过,前者的设计当中,内阁充当了内外交互的媒介,成为了皇帝和群臣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影响正常的政务处理,但是坏处就是,内阁的权力会因此而加强。

    要知道,很多时候,制度最初出现的形式,都是临时措施,一旦这个先例开了,以后怎么样,可就说不定了,所以,其他的大臣反对是正常的。

    而朱鉴提出的方案,则是将太子加了进来,让太子来代皇帝视朝,和内阁不同的是,皇帝卧病,太子代为监国本就是常制,这并不会影响到朝堂上各个部门权力的大小。

    当然,太子年幼,所以所谓的监国,其实只能听政,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保证朝会的正常进行,同时,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将朝会的结果禀奏给皇帝,而真正处理事务的,还是内阁和六部七卿。

    至于军国大事,二者的思路基本都相同,都是定期觐见皇帝,由皇帝亲自裁决。

    “所以最后到底是什么结果?”

    似乎是蒋安的叙述太过冗长,让朱祁镇感到一阵烦躁,他醒过神来之后,便冷着脸开口问道。

    于是,蒋安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