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故事 1-41_分卷阅读34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2 (第1/4页)

    主义,纳粹排犹,手段残忍,很多犹太人因此家破人亡,当时的科恩先生本着朋友情谊收养了不少家道中落的犹太孤儿。

    后来犹太人混好了,复国去了,科恩却从中尝到了甜头,把收养孤儿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每年都会通过名下的慈善基金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两到三个品学兼优的天才少年投入科恩名下,而且条件非常之宽松优厚:不需要改名改姓,也不必承诺长大一定为科恩家族效力,但科恩会提供足够的奖学金,把这些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保证他们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被任何顶级学府关在门外。

    这听起来只是一种单方面的馈赠,但从古到今,只有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让科恩家族拥有了近百名关系亲近的杰出人物,其中混得最次的,也得是个二流名校的教授。

    这些人虽然不姓科恩,但业内都知道他们身上贴着科恩家的标签,拥有同一个圈子。科恩提供平台助他们成功,他们再通过自己的成功与人脉搭建更大的平台。最终,形形色色的人就像一张巨大的蛛网那样连接到一起,交换着彼此的信息与权力,极大的拓展了老科恩家族原本依赖姻亲与血缘建立出来的家族体系。

    艾琳娜在来的飞机上向徐知着仔细解释过这个收养体系。徐知着还打趣,问她现在已经收了几个儿子了。艾琳娜半开玩笑说自己还太年轻,没到能收娃的年岁,所以这项工作暂时都是叔叔家在干。

    艾琳娜的到来很快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簇拥着她穿过造型别致的印度式拱门,走向中央庭院。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艾琳娜像只穿花蝴蝶那样忙着跟大家打招呼,凯特紧紧地跟随在她身后,保证能第一时间纠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