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3 (第2/4页)
犯不着为了一个人犯的去世承担什么责任,甚至都无需呈上公开的奏章,可以直 接对皇帝或是太后回报,那么有包时雨来处理这件事也就够了。之所以没有立刻回去,的确有避风头的考虑,但第二个,还是皇帝也需要他去南京取回一部分三宝太 监当年下西洋留下的海图。身为当年带船出海的老臣之一,没人比他在此事上更有发言权了。 一般来说,为了彰显君王德政,树立自己的 权威,做皇帝的都会选择在自己任上做些大事,比如说修书、封禅,越是势弱的君主对这些事就越怀有向往,比如文皇帝得位不正,即位后就修,遣三 宝太监下西洋,包括远逐鞑靼,迁都北平,或是部分或是全部,都有一定动机是为了进一步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宋太宗有斧声烛影之议,又有北伐幽燕失利的阴影, 返回开封以后便修——这也都是做惯了的套路。 当朝皇帝,得位虽然算是正当,但始终也有个逼杀亲兄的淡薄阴影,而且现 在国朝国势,也不能说是很旺盛,他的威望就更不能说极为高隆了。大臣忤逆皇帝意思,不听指挥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为了给自己面上抹点金粉,动念想要再下 西洋,也是很正常的事。虽然这几年似乎都没什么钱,但不妨碍他惦记着吧?等到若干年后,皇帝把该收拾的大臣收拾了,该培养的人才培养起来,位置也坐稳了, 国家也有钱了——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瓦剌也平定了,这时候再来个万国来朝,那么在史书上,谁还会记得他和息宗之间的那点事?只怕是歌功颂德都来不及了。 当然,这一切现在也就是他的想法而已,虽然看得懂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