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业狂潮_第五百章 治沙开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章 治沙开机 (第5/5页)

包括紫花苜蓿、黑麦草。

    种植大豆使用的是由周金昊专门研制的大豆播种机。

    前边是牵引用的履带式拖拉机,动力同样使用超级电池。

    拖带着一架40行的重型大豆播种机,宽度达到16米,开沟、起垄、下种、点肥、压实一气呵成。

    它的播种速度是每小时200亩。

    两万亩地块,扣除道路、林带和其它基础设施占地,实际播种面积只有15000亩。

    如果全部种大豆,用这台播种机只需要一周的时间。

    不考虑设备折旧,成本只是两名员工工资和电费而已,这就是机械化农场控制成本的关键。

    这些工序说起来简单,但改造沙漠的实际消耗可大了去了。

    修路、引电、通水,栽防风林,相当于在地里撒钱

    还有被用作“保水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每吨市场价是8000到10000元。

    每亩沙漠需要添加200公斤,这就1600元。

    不过周金昊咨询了三优碱业的工程师后发现,这种纤维素的工艺并不复杂。

    主要原料是火碱和棉花。

    棉花是用来提取植物纤维素,而植物纤维素也能用稻草和木材提供。.

    稻草真是好东西,它又有了新的用途。

    这么一来,就有了降低成本的空间了。

    怎么弄呢?

    当然是在滨海县投资建厂、用当地的稻草,由三优提供火碱,自己生产羧甲基纤维素。

    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路径。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