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190节 (第1/7页)
人家就是随便养养,都比你的马好,并且病死率还低得多,得多有钱,才能够跟敌人拼骑兵。 只能走向火器这一条道路。 然而,之前都是研发,小规模投入,慈善基金会每年才捐几万贯,这一次去西北,张斐第一笔投入也只有区区五十万贯。 这其实是属于个人行为。 如今就是要动用国家之力来生产,这可就大不一样了。 文彦博立刻在政事堂主持会议,经过与三司、户部的商量,最终确定,组建火器营,并且规定从明年开始,每年至少投入五百万贯来购买火器。 为什么是购买,这是吕惠卿强烈要求的,他说这能够给河北百姓,带来更多的财富,而非是负担。 这么大规模的生产,要不事业化,百姓就得不到合理的回报。 朝廷的作坊,懂得都懂,工匠是拿不到多少钱的。 其次,他认为目前火器尚未成熟,还需要研发,而事业署显然更具有竞争力的。 反正朝廷每年拿这么多钱出来,谁的物美价廉,我就买谁的,也算是为扶这些事业官署一把,到底大半火器作坊,都控制在皇帝手里的。 当然,吕惠卿这么建议,主要还是因为事业署多半掌握在他们革新派手中,这里面是有极强的政治目的。 文彦博心如明镜,但吕惠卿说得,他也反驳不了,因为这跟他的理念也吻合,他不可能说,这边谈及马政的时候,就拿百姓说事,等到生产武器,就改一套说辞。 同时,在薛向的建议下,大规模裁掉各地的铸币作坊,然后将工匠招入这些火器作坊。 要知道目前最高工艺工匠,可全都在铸币作坊。 薛向是坚定的货币化者,他将工匠都给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