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202节 (第5/6页)
国的关系,再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很多大臣也是看着他的,但是在庭上,韩琦没有办法,他只能彰显自己的强硬,事实上,他当时也确实很强硬,这对朝中是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许多投机派也看到这一股风向,于是他们纷纷上奏皇帝,要求对辽国强硬。 这些人虽然是为求荣华富贵,属于投机取巧,但他们的奏章,也使得朝中以文彦博为首的强硬派终于是占据上风。 文彦博也顺势在朝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彼占吾地,如何不争?占雄州亦不争,相次占瀛洲又不争。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 结论就是,交战又有何妨? 这不是一回两回,外交要是扼制不了,就只能开战,不然的话,下回他们又要雄州,给还是不给? 但他不是说主张伐辽,或者说,主张撕毁澶渊之盟,而是主张强硬应对辽国的这种不耻行为。 这不是属于极端派,而是属于中间派。 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接受的。 而这就取代之前主流的想法,也就是:河北未有备,如何交兵? 其实不管是王安石、司马光,还是富弼、韩琦,也都认为无论是时机,还是准备,都还不足以与辽国对抗。 但是现在这种主张的声音,是越来越小。 话说回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皇帝的主张。 因为文臣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这里面有鹰派,也有鸽派,比如说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沈括,就连韩琦、富弼,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是强硬派。 只是说后来宋朝被三冗拖累,他们也强硬不起来,这种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