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癸字卷 第六百六十节 变化,根基 (第3/5页)
辽东大地萦绕,无论是周军还是建州军都知道战事又将拉开。 三月初八,赵率教改任山西镇总兵,刘东旸任辽东镇总兵。 这个转任也早就吹了风,无论是赵率教还是杜松等人都早有心理准备,朝廷不允许武人这种久居一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转任离任都很正常。 甚至杜松都来冯紫英这里主动问起,自己什么时候能像刘铤那样回内地边镇去,他本来就是榆林人,只不过来辽东时间太久,许久没有回过老家了。 对大周和建州女真两方来说,春天这个时候的战事都是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即便是建州军那边,现在相当大一部分已经开始从游牧转为农耕,但是战争一旦打响,一切都会化为泡影。 可对冯紫英来说,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一起打烂,一切荒废,什么都没有,但他有,但他可以通过牛庄和九连城源源不断地从内地输入粮食和各类物资,朝廷的支持和商人们的鼎力相助给了他莫大的底气。 去年湖广丰收,粳米价格有所下跌,加上土豆和番薯的推广日益见效,河北战事一结束,整个北地也开始安定下来,可以说,现在的大周朝廷稍微缓过两年气,就基本上能恢复到元熙三十几年的情形,纵然比不上最极盛的元熙二十五年时,但也绝对是近十多年来最好的光景了。 正是这种情形下,才让朝廷有底气支持辽东打这一仗,当然还得要冯紫英自己去和商人们协商最大头的物资来源。 宝钗一行人到的时候,冯紫英也正在接见来自甘宁镇和大同镇的边军。 都是从大沽这边过来,船运到牛庄,然后行军到辽阳,两镇共计四万人。 对于来辽东轮战,两镇边军都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