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 (第2/4页)
妇女主任认真的打量了她一番:“你是真不打算回娘家了?你可要想清楚,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 “我舍不得俩孩子。”刘秀红看了眼坐在一堆编织好的渔网上自娱自乐玩得高兴的小儿子,忍不住又想叹气,“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可要舍了他们,我得恨我自个儿一辈子。” “行吧,我帮你问问这事儿咋整,以前也没个先例。”妇女主任也没再耽搁她继续干活,摇着头走开了。 所谓的没先例,并不是说小渔村没出过事儿。有肯定是有的,可死了丈夫的女人,要是年轻肯定改嫁了,要是年纪大了那儿女也该立起来了。再一个,队里其实也是有补贴的,像刘秀红家这种情况,按惯例每个月都能补些粮票,现在孩子还小,按每个月十斤来算,俩孩子每月能领二十斤粮票,等他们大些了还能添,一直补贴到满十八岁。 可光有粮票没用啊,没钱的话,咋买粮食呢?再说了,队里只补贴孩子的,可没补贴小寡妇的说法。 …… 这一日,又是出海的船只归来的日子。 一艘艘渔船整齐的停靠在简易码头上,队员们兴高采烈的招呼着来接他们的自家小孩儿,每个人手上都拎着篓子筐子,盘算着今晚又能打牙祭了。 渔船接连靠岸,队员们挨个儿的走上了滩涂,招呼着小孩儿回家去。 渔业队补货的多半鱼都会直接由国家开的冷库船直接收走,按季度结算。但也有冷库船不收的海产,就拖到晒渔场晒干了按工分发到各家各户,不过只要是上船的队员,每次或多或少总能分到一些,算是给他们的福利。 也因此,每回渔船归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