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_第32章 人之初,性本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人之初,性本善 (第2/4页)

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

    “有了敬畏,与人相交时需要一套规范的礼仪来表达这份尊敬。”

    “只是,还不够。”

    “此前表达尊敬和敬畏的礼仪,只针对王公贵族士人大夫阶层。”

    “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万千黎民中去。”

    “等有朝一日,一国之尊也对庶民行礼,才是真正的礼敬大世。”

    “这种事,又不能用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大家遵守礼仪。”

    “只能用别的办法引导。”

    “所以,才有了以德育人的提法。”

    “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以德育人的基础。”

    “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坏种,孽障。”

    “每一个婴孩在诞生之初,都是最纯洁、最纯粹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由此而来。”

    “他们长大后变成什么样,取决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

    “通过教育环节,教导孩子们崇尚仁义礼智信等高尚品德,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变成于家于国于社稷有用的杰出人才。”

    “大秦给不了所有孩子优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

    “这些东西,都是贵族和世家大阀的专属。”

    “庶民只能吃土。”

    “这其中有贵族和世家大阀的自私作祟,却不是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秦太穷了。”

    “生产力跟不上时代需求。”

    “我忙前忙后研究了四个多月的犁铧,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只要大规模的犁铧普及到每个农人手里,就能大幅提高农耕生产效率。”

    “原本需要五个人干的活,以后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干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