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 (第2/3页)
候,这个村子在一个月里面就绘制了高达四万幅仿制梵高作品的油画。 平均下来,每人每天绘制十幅以上。 这些画大多不在国内的市场上流通,而是销往海外,尤其是梵高的故乡h国。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用机器喷绘一张油画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成本也非常低廉。 但对于那些欧洲的小资阶级来说,他们更崇尚手工复制,人工仿制的油画或许无法像机器那样精确无误,但在他们眼中,手工艺才是促使他们为之买单的重要因素。 一幅仿制的油画,根据大小不同往往能够卖到70~500元不等。 村子里的人,每天基本都是十幅画打底,每个月出口的油画就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哪怕刨除掉画材的费用,也能够剩下来一两万的工钱,这比进厂打工或是去工地搬砖赚的多得多。 正是靠着画仿制画,村子里的人们从缺衣少食,到衣食不愁,盖起了新房子,供出了十几个大学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或许在艺术家们的眼中,他们是上不得台面的假画村。 但对于这些村民们来说,画笔就像是农民养家糊口的耕牛和犁具。 在村子里带起这个风潮的人名叫林敢,不得不说,他的命运与他名字的谐音“灵感”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咱们现在就是去见那个林敢吗?”徐行之抬眼看向了随行的基金会员工。 “对,他就住在前面的房子里面。”工作人员点了点头。 徐行之摸了摸下巴,咀嚼着林敢这个名字,他用手肘碰了碰一旁正好奇地四处张望的陆熹朝。 “林敢,灵感?这个名字倒是取得不错嘛。” 陆熹朝没听出徐行之语气里的揶揄,只是附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