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朝为探花,暮沦风尘 (第2/8页)
誉为“如玉公子”,在京城一时声名鹊起。 彼时,凌如玉风头无两,好几位当朝大官想将其招作门生幕僚,或乘龙快婿。 翰林院女院使上官瑶对凌如玉尤为青睐,在皇帝乾宗面前进言:“探花郎凌如玉少年得志,未经世事,尚需锤炼。将其纳入翰林院,让他潜心治学,淡泊明志,加以培养磨砺,日后定成我龙羲帝国栋梁之材。” “如此甚好,准了。”隔着帷幔,乾宗威严的声音从龙榻上传出来。 就这样,凌如玉进翰林院当了一名五品的侍读学士。院使上官瑶是朝廷中为数不多的女官,从17岁起入宫当了才人,因文采出众,掌诏书行文。如今她36岁,皇帝乾宗赏识,破格擢升她为翰林院第一任女院使。 凌如玉入院当值第一天,院使上官瑶便传他到院内书房面授机宜,调笑道:“好一个漂亮的如玉公子,你可是我特意从陛下那求来的啊。在朝廷众人眼中,日后你就是我上官瑶的门生。只要你忠心耿耿,我保你荣华富贵。” 在翰林院,院使上官瑶对凌如玉确实颇为关照,经常派给他轻松逍遥的活。比如,陪之前没被废的太子明烨参加诗会,或者代表翰林院到外地巡视官办书院的学风纲纪,然后偶尔挑灯夜工,和院使大人上官瑶一起编纂修订《龙羲风华志》…… 干着这份好差使,才高兴一阵子,探花郎凌如玉就被皇帝一道圣旨撸掉了。 想来颇为冤枉,圣旨中说凌如玉亦有牵连,但实际上,凌如玉也就见过那废太子明烨两次,一次陪他参加诗会,一次替上官瑶送一封信给他。 时也,命也!凌如玉倒也宠辱不惊,心中没有过分哀怨。只是那帮同僚和学士们,不免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这不,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