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259节 (第2/9页)
明,给他理由,就能说服他,就能被重用! 已经有明路不走,偏偏要去守着故纸堆老一套,在张九成眼中,这就是懦弱!不敢改变自己坚持了数十年的文路罢了。 进入泽园,等宾客皆至,大儒杨时先行发言,对这次参加省试的举子一番鼓励,便聊起了如今的大宋局势。 能从家乡的脱颖而出的举子,都是故乡的学霸才子,智商不低,读书十年数十年,都能从自家出发,聊出个三四五六来。 有福建举子,说起了故乡的泉州,如今每年海船如云,福建的无土农人,大多随船南下,去开垦夷州,夷州岛南边大片平原,如今已经开垦了数千顷的甘蔗园、水稻田,还准备种油棕树,人们不再以读书科举为唯一出路,许多贫家子都把出海视作了改变人生的较为容易的途径。 旁边人便大笑起来:“这岂非好事,昔日福建路文章锦绣,才子无数,使得今上立三家考区,限了福建士子中举,如今少了许多人读书,你中举岂非容易许多?” 那人摇头道:“非也,有了这道出路,一些世家大族,便不紧着大儒书院拜师,留出的空额,反让许多有才华的贫家子也拜入门下,这争起来反而更难了。” 福建多山多水,唯独少田,只能依靠海贸维持,以前想要有出路,要么经商,要么科举,从而形成了福建学子占大宋进士几乎四分之一的局面,但现在不同了。 前些年在官家的大力支持下,大宋的海船已经找到了去夷州岛最安全的时节和航线,避开黑潮最强大的时候,安全无忧后,离福建路不过数百里海路的夷州便成为福建路百姓最踊跃前去的地方。 就连广南东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