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26节 (第6/7页)
问,柳贺的功底又深了一些。 他在家中,与丁显丁琅书信往来,丁显夸他文章纯实厚重,已到了将书读薄的境界了。 但丁显也和他说,自己仅是举人,柳贺到了院试一步他还可以指点,若是到了乡试一步,他恐怕只能分辨柳贺文章好坏,却无法助他通过乡试了。 柳贺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这并非他眼下最该关注的事情,在院试之前,柳贺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 他为何非要买时人文章呢? 正是因为其中包括了当代名家著书作文的感悟,其中有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如何融情如何叙理的,虽然不及名师亲自指点便利,但即便有名师耳提面命,最后能否学成还要看各人本事。 过了这半月之后,柳贺觉得,自己文章的境界又精深了一步。 他以往的积累全部体现在了文章上,身体是疲惫的,大脑却极为通畅,以往他常有文章难以下笔之感,县试之中便是如此,那时他的文章并不空洞,可以说是很踏实,但为了达到踏实的结果,他需要经历漫长的准备期。 而现在,他下笔时挥洒自如,只需看一遍题目,便知该如何作答,加之积累充足,于文章的体悟比以往更深,一篇数百字的文章写下来,与以往的文章对比,柳贺几乎不敢相信这出自自己之手。 策论同样如此。 柳贺自己爱读史书,小说话本一样不落,丁氏族学的书堂中亦有时务文章,柳贺全都一一读了,写策论时可选的角度便多。 当然,策论要想真正写好还得靠实践,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的状元林大钦便是以策问获得皇帝青眼的,他的《廷试策》与他家贫教书的经历息息相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